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艾滋病、肝炎学术会议”于2025年8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新融合·精准防控——迈向艾滋病丙肝消除的新时代”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感染病防治事业的创新与融合发展。会议邀请了众多国内权威专家,围绕艾滋病、肝炎等专题展开高水平学术交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深入探讨了《中国艾滋病诊疗的成功与挑战》,郑州大学常俊标院士就《新型核苷类抗HIV药物的设计与作用机制研究》发表演讲,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沈银忠教授分享了《从基础到临床:HIV/MTB合并感染治疗新策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对《HIV vs.HBV: 慢性感染功能性治愈的比较与展望》作出精彩展望等。
本次盛会上,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学术成果丰硕,共有六篇高质量论文被大会录用,充分展示了市公卫中心在艾滋病临床研究与精准医疗领域的强大实力。其中,两篇研究成果因创新性突出、临床价值显著,获选作大会论文发言,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获选大会发言的两项研究分别是:
感染一科主任杨彤彤团队的姚远医生围绕课题《长效卡替拉韦联合利匹韦林在经治HIV感染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四川地区的真实世界研究》作报告。该研究提供了该创新治疗方案在中国四川地区真实临床实践中的有力证据,对优化治疗策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精准医疗与转化医学中心主任王玥莲作报告《Plasma Concentration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ictegravir/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in Chinese Adults with HIV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on Chronic Hemodialysis》(比克恩丙诺在合并终末期肾病行慢性血液透析的中国HIV感染者中的血浆浓度、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该项研究聚焦于患终末期肾病的特殊HIV人群,为这一复杂人群的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数据。
此外,市公卫中心还有四篇优秀论文入选大会书面交流:师从杨彤彤主任的硕士研究生刘琳的《HIV/AIDS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感染一科程静医生的《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一项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的对照研究》,感染一科袁媛医生的《艾博韦泰方案在免疫重建不良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精准医疗与转化医学中心严冬梅医生的《Impact of CD4/CD8 ratio 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Bictegravir/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in Adults with HIV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on Chronic Hemodialysis in Chengdu》(CD4/CD8比值对成都地区慢性血液透析HIV合并终末期肾病成人患者比克恩丙诺血浆浓度的影响)。
市公卫中心专家在大会上的角色远不止于此,更积极参与到会议的组织与高端学术对话中。感染一科何盛华教授受邀主持艾滋病分会场会议,并就《HIV感染者衰老评估策略及研究进展》《艾滋病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层治疗探索》等前沿专题进行了精彩的主持与点评。
同时,感染二科兼大科主任蔡琳在专题会上作题为《当日启动 必在掌控》的精彩发言,分享了市公卫中心在艾滋病快速启动治疗(Rapid ART)领域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作为四川省艾滋病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其专科团队数十年深耕于艾滋病防治领域,在抗病毒治疗优化和临床管理方面积淀深厚,科研与临床能力居于全国先进行列。本次大会期间,该团队呈现的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及专家的深度参与,不仅体现了其在艾滋病精准防治领域的持续创新力,更彰显了在全国业界的重要影响力与引领地位。市公卫中心将始终秉持“创新融合、精准防控”理念,持续推动诊疗质量与科研水平提升,为我国消除艾滋病目标的实现贡献坚实的成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