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成都市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诊疗能力,推动防治工作高质量同质化发展,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于9月23日成功举办2025年成都市艾滋病治疗质量能力提升培训班。
本次培训由市公卫中心感染科主办,成都市艾滋病治疗质控中心行政主任、市公卫中心副院长范合璋在开场致辞中对授课专家及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强调培训旨在为全市防治骨干搭建交流平台,助力成都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核心诊疗技术讲解环节,四川省艾滋病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市公卫中心感染大科主任蔡琳结合30余年临床经验,围绕“HIV感染者快速启动ART治疗、合并症处理、治疗前耐药临床处理”三大议题深入授课。针对临床棘手的低病毒血症问题,市公卫中心感染科王宗正副主任医师以《HIV感染人群低病毒血症管理专家共识(2025 版)》为依据,系统讲授高危人群筛查方法,拆解“依从性评估→耐药检测→方案优化”标准化流程,明确病毒载量200拷贝/mL分层处理策略,提供精准干预实操指南。
合并症管理板块聚焦多系统风险防控。王印副主任医师提出代谢与心血管风险“三维管理原则”:优选代谢友好型ART方案、建立血脂全流程管理体系、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感染一科主任杨彤彤针对HIV感染者骨病问题,强调“双维度危险因素筛查”,明确“筛查-诊断-干预”路径,推行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契合艾滋病合并症诊疗的多学科协作需求。尹科副主任医师区分肾损伤管理策略:初治患者评估肾病风险、避用含TDF药物,经治患者强化监测、及时换用非TDF方案并联合肾内科干预,呼应了核苷类药物可能影响肾功能的临床认知。何沅鸿副主任医师从五大维度解析HIV合并淋巴瘤诊疗,填补参会人员知识空白。
特殊人群照护环节直击临床痛点。关爱门诊护士长李景红针对老年患者基础病多、用药杂、依从性差等问题,分享“影响因素-解决方案-实操技巧”管理经验。郭楠副主任医师突破传统局限,构建“生理-心理-社会”全周期姑息治疗体系,为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支撑。
此次培训紧扣临床需求与国际前沿,覆盖HIV治疗全链条技术,在耐药管理、多系统合并症防控、特殊人群照护等重点领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内容兼具科学性与实操性,获参会人员一致好评,为成都市艾滋病防治“三级质控体系” 建设注入实践动能,助力全市诊疗质量同质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