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值班电话:

028-64369000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知识之窗

信息公开

Hospital party building

正确防治哮喘,让呼吸更顺畅2021年04月30日

自1998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目的是加强人们对哮喘疾病现状的了解,增强对该疾病的防治意识。今年5月4日是第23个世界哮喘日


与其他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哮喘可以得到完全控制,哮喘患者可以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一、我国成人哮喘现状堪忧


我国成人哮喘患者人群庞大,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约有成人哮喘4570万,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我国哮喘患者存在“三少一高”特点确诊少、规范治疗少、完全控制少急性发作率高。由于缺乏规范化治疗,超过七成的哮喘患者未实现完全控制。


二、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非典型哮喘可仅表现为单纯的咳嗽或胸闷。哮喘本质是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


哮喘的分类:从诱发哮喘的原因上分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混合性哮喘三大类。外源性哮喘病包括变应性哮喘、职业性哮喘、药物性哮喘、运动型哮喘。内源性哮喘是感染造成的哮喘。另外一类就是我们说的混合性哮喘,这一类患者常常在感染的基础上造成原有过敏性体质的哮喘发作。


三、哮喘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哮喘的病因比较复杂,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临床常见的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上呼吸道感染、尘螨、花粉、生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油烟、海鲜、抗生素等药物以及精神紧张、焦虑等。哮喘患者要了解自己对哪类因素过敏,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


哮喘反复急性发作导致经常急诊或住院治疗,严重者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如果未得到及时抢救可能危及生命。


四、哮喘急性发作时该怎么办?


若一般哮喘发作,出现喘息、气紧等,应立即使用缓解药物,如果用药后好转,可记录本次哮喘发作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管理;

如果用药后情况未好转,出现大汗淋漓、口唇发绀、不能说话、嗜睡或者意识障碍等,应立即使用缓解药物,同时拨打120,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援。


哮喘发作的危害:


1.哮喘会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社交活动和日常运动;


2.易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3.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对肺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影响,随着肺功能下降,出现合并像慢阻肺一些其他疾病;


4.增加急性发作次数,导致住院,甚至危及生命。


五、哮喘如何治疗?主要目标是什么?


哮喘治疗的主要目标:


1.症状得到良好控制,改善症状可以使呼吸顺畅、晚上睡得香、能够正常运动等;


2.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减轻肺功能不可逆的损伤,避免住院治疗,提高长远预后。


哮喘的治疗:


哮喘治疗不仅要控制喘息、胸闷、气急等症状,关键是长期管理气道的慢性炎症。


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核心


六、哮喘的自我管理


坚持长期用药:哮喘存在慢性气道炎症,需要坚持长期用药,减少炎症对气道的损害,改善哮喘症状,提高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就医,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需要定期评估哮喘控制情况,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症状控制并且避免哮喘发作。


记录哮喘日记:正确评估患者的哮喘严重程度、控制水平及治疗反应,总结和分析哮喘发作与治疗的规律,根据病情选择和调整治疗药。


使用峰流速仪监测病情:正确使用呼气峰流速仪并准确记录哮喘日记,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适度运动:哮喘患者可以通过散步、游泳、慢跑、瑜伽等锻炼以减轻气道的炎症,改善哮喘的严重程度、发作的天数和去急诊室的次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提高抵抗力,增强气管抗炎、抗过敏能力,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和生冷腌菜、辛辣等食物,如虾米、虾皮、带鱼、螃蟹、黄花菜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为主,少吃鸡蛋、肥肉等容易生痰的食物;尤其禁忌暴饮暴食等损伤脾胃等生活习惯,忌盐,戒烟酒。


居家环境:哮喘患者容易受花粉、空气等刺激、雾霾天气、吸烟的场所、油烟等影响,增加急性发作的概率。如果是冬季雾霾天气或者空气质量不好的天气,可以选择打开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的内循环;家里尽量不要铺地毯以及室内使用或摆放具有刺激气味的香水、除臭剂或鲜花等;禁止在室内吸烟;尽量避免养宠物等。


最后,哮喘是可控性疾病,应长期规范治疗,谨遵医嘱按时用药!坚持每天早晚2次吸入治疗;出门随身携带1支缓解药;一个疗程至少3个月,并定期复诊。


下一篇:注意,这是传单,不是流行性腮腺炎

上一篇:“合理膳食 共建营养健康家庭” —2021年全民营养周

急诊电话:028-64369092

扫码关注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of chengdu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官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